传承非遗的“匠人精神”、擦亮西安的非遗品牌,让非遗走出博物馆、迈出课本,植根于校园、萌芽于课堂、绽放于心中。10月29日和31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分别与灞桥区文化馆、灞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安区文化馆、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携手,开展“2019非遗保护校园行”系列活动。活动分别走进了灞桥区华清路小学、灞桥区曹堡小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区第三中学,现场精彩的非遗展演项目深深吸引了广大学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包括打草鞋技艺、秦腔板胡制作技艺、戏剧盔帽制作技艺、红拳、结绳技艺、棉絮画、太极、雷氏剪纸、关中礼馍、传统面塑技艺、核雕、户县社火、唐三彩烧制技艺、泥叫叫制作技艺、竹篾子灯笼编制技艺、白鹿原纸扎技艺、印钮制作技艺、糖人糖画、长安香品制作技艺、长安泥塑、长安陶俑雕烧技艺、长安黑陶制作技艺等共计22个省、市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一一亮相,并现场教授学子们进行如棉絮画、剪纸、捏泥人儿、结绳手链编织等非遗项目制作,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吸引了许多学子踊跃参加,并不时发出惊叹声。活动还吸引了外国留学生的目光,来自巴基斯坦的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韦德就对吹糖人技艺充满好奇,在观看了现场吹糖人的全过程后,他发出了“Amazing!(令人惊奇)”的长长赞叹,并举起大拇指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垃圾分类”和“扫黑除恶”是现阶段的热点话题,碑林区传统彩塑项目传承人王丽独具匠心,结合热点话题,制作了精巧的彩塑小人,小人儿不仅容貌讨人欢喜,上了发条后,还能够边行走边发出声音,宣传“垃圾分类”和“扫黑除恶”的相关知识点。王丽笑着对记者说,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要用新的形象拉近受众与非遗的距离。因为提前知道今天举办活动的地方在陕西师范大学,王丽还做了一个“博士猪”造型的作品,同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活动现场,精彩的非遗展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传承人精湛的技艺表演让不少参观者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比如,由宋志荣、曹静香两位传承人带来的精致户县(今鄠邑区)社火微缩形象展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少学子纷纷围住两位传承人,在传承人的步步指点和讲解中,参与者、观看者均乐在其中。
近年来,非遗传承和保护越来越被重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工作已经持续进行了多年,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进校园系列活动,孩子们与非遗项目“零距离”接触,传承人们手把手的教学和展示展演,使学生们感受民俗文化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精髓,能够增强青少年的非遗保护意识。同时在活动现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还摆放了非遗宣传展板,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非遗文化,促进广大在校学生熟悉非遗项目,了解非遗知识,弘扬民族悠久历史,使得非遗真正的走出博物馆,走进学校、迈进课堂、根植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 华商报记者 陈梦扬 文/图
本文为二三里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二三里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