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闻名天下。据专家考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流传于陕北安塞的一种独特民间舞蹈艺术,本地人亦称“花鼓”。最大的阵容可上千人或几千人一起打。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豪迈粗犷,刚劲奔放,充分表现了陕北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
安塞腰鼓表演者多为男性,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余人。安塞腰鼓强调整体效果,注重动作整齐统一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队形变化,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示黄土高原上男子汉们的矫健与洒脱。安塞腰鼓有完整系统的表演程式。分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为路鼓,即边走边打,适宜于队伍行进间表演。打鼓者头系白羊肚毛巾,腰结红绸带,鼓挎腰间,两手执槌,在大鼓、大镲和唢呐伴奏下,左蹦右跳,生龙活虎,尽现壮美热烈气氛。
安塞腰鼓有“中华鼓王”、“东方第一鼓”之美称;1996年被誉为“腰鼓之乡”,2004年被陕西省命名为“腰鼓之乡”。同时也是“全省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县”,2019年再次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据《山海经》记载,鼓的发明是黄帝与蚩尤大战的产物。《诗经》曾曰:“击鼓其镗,勇跃用兵。”秦代以后,安塞一直处于边关要塞,军事战备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塞腰鼓一直为“军鼓”,进军打仗时用腰鼓助威,胜利后回来欢庆。随着历史的发展,腰鼓的军事用途渐渐失去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工具,在民间极为盛行。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时期,随着边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腰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鲁迅艺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和推广了安塞腰鼓。随着革命的节节胜利,安塞腰鼓打遍大江南北,被誉为“欢庆腰鼓”和“胜利腰鼓”。
陕甘宁边区时期,安塞腰鼓作为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得到健康发展。1941年春节期间,安塞老百姓组织腰鼓队赴延安枣园、杨家岭,给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八路军将士进行过拜年演出。
解放后,安塞腰鼓作为一种群众娱乐、健身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1951年,曾进京向党中央领导进行过汇报演出。此后不久,中国青年文工团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上演出安塞腰鼓,荣誉金质奖章。从20世纪70年代初始,安塞多次举办全县腰鼓调演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腰鼓汇演。
1994年 安塞腰鼓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5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庆祝活动,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党政军领导,各国驻华使节和首都各界群众观看演出。10月2日,专门到人民大会堂为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进行专场演出
1997年安塞的120名鼓手,赴香港参加香港回归庆典活动
1999年,160名鼓手在天安门广场与各省市及中央部委的文艺团体共同欢庆建国50周年活动,17名安塞腰鼓手在陕西省彩车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庆典表演。
2004年参加《延安颂》拍摄演出活动
2004年赴泰国参加了“中国政府打造文化品牌”演出活动;参加了新西兰第五届中国传统新年晚会,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女士观看表演并接见了演员。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来安塞视察工作,与安塞人民扭秧歌过大年,共度新春佳节。
2008年赴澳大利亚参加了“2008年悉尼文化品牌”演出
2008年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演出活动
2009年由1200多名安塞腰鼓手组成的“千人腰鼓”方阵,赴北京参加了建国60周年群众游行表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2010年赴新西兰参加了“奥克兰迎新春文化演出”活动
2010年参加了文化部、农业部举办的“首届农民艺术节”,并获得“金穗奖”
2011年安塞40名腰鼓手参加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
2013年参加了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文艺晚会,同年赴美国洛杉矶奥斯卡颁奖大舞台演出
2014年参加了北京APEC开幕式表演
2015年 咸阳机场迎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
2015年 迎接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
2015年赴德国参加“感知中国”演出
2018年迎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
2018年参加了台湾南投县春节南投灯会活动
2019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19年,安塞腰鼓参加国庆70周年联欢演出活动,这是安塞腰鼓第五次进京参加国庆联欢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