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非遗网摄制组拍摄记录“秦腔”国家级传承人卫赞成。整个记录工作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并举,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广泛收集,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文献片。此次拍摄记录将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两位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后人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Ⅳ-16。
陕西非遗网摄制组拍摄记录卫赞成教学篇《周仁回府》
卫赞成,男,汉族,出生于1939年,陕西华阴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华阴剧团团长、渭南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2018年5月,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48年卫赞成经西安尚友社著名演员傅凤琴介绍进入尚友社学艺,1952年又进入华阴县新中社学艺,主工文武小生。12岁便因扮演《黄鹤楼》中的周瑜赢得了附近地区戏迷的赞誉,曾经有人说:“华阴剧团后继有人了!”
24岁时,卫赞成开始学习戏曲导演,他导演的第一个戏《江姐》就轰动了渭南,后参加了中国社科工作团开办的表导演学习班的学习,得到了王琨、孟盂、杜鹏、许可的赏识。
卫赞成戏路宽,文戏武戏、小生须生均能胜任,50多年的艺术生涯,他先后扮演了秦腔《黄鹤楼》《柴桑关》中的周瑜、《闹龙宫》中的孙悟空、《长板坡》中的赵云、《夜战马超》中的马超、《貂蝉》《辕门射戟》中的吕布、《梁祝》中的梁山伯、《血溅鸳鸯楼》中的武松、《三岔口》中的任堂会、《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老腔《借赵云》中的赵云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
多年来他的演出剧目及唱段曾多次在陕西省广播电台录音并作为专题播放。秦腔《周仁回府》、眉户《血泪仇》等播放后均受到好评。同时由省电台录制的《卫赞成谈声腔艺术的提高》专题也多次播放。《龙凤呈祥》中的赵云以及《五典坡·别窑》中的薛平贵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他的《表八节》、《乞讨》、《激友》、《卧薪尝胆》等戏被省音像出版社录制成盒式磁带发行,《杀庙》、《哭墓》、《别窑》等也已录制成光盘在全国各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