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参与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全面推进保护传承,各项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014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施行,这是陕西省在文化立法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非遗保护法治化建设的里程碑。近年来,陕西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贯彻落实为抓手,扎实推进非遗保护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发展。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陕西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任总召集人;成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同时,全省各市、县(市、区)都相继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与专家委员会。这些机构的建立,为陕西非遗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名录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目前陕西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区、市)四级梯次结构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4项、省级600项、市级1714项、县级4150项。同时,陕西始终以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与手段,抓管各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0人、省级438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已组建起一支稳定、富有活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非遗扶贫”是在文旅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务无缝对接,实现贫困户增收的一种扶贫模式,既实现了创收增收,又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保护。
陕西省级非遗项目石泉庖汤会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品牌。今年1月初,安康石泉汉水庖汤会旅游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超过4万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充分发挥文旅服务效能,成为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一环。2017年和2019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陕西省扶贫办先后两次召开文化(非遗)助力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命名一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带动就业增收、扶贫帮困等方面成效明显,并在当地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单位。通过全省经验交流和实地走访参观,号召并带动更多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陕西各地在非遗扶贫实践中,将非遗扶贫列入工作计划,结合当地资源,探索非遗扶贫模式,先后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企业+传承人+贫困户”“非遗+传承人+合作社+贫困户”等灵活模式,并结合特色非遗项目,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搭接平台,有效推进各地的脱贫工作。
近年来,陕西不断探索非遗保护的新方法、新方式,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分别采取诸如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保护、整体性保护等不同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保护工作。
比如,在整体性保护方面,重点抓陕北和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在抢救性保护方面,对一些濒危项目和年事已高的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文字、音像等方式进行记录保存;在生产性保护方面,大力扶植剪纸、泥塑、刺绣以及传统饮食类等具有良好生产和品牌效应的项目,通过有针对性地扶持,西秦刺绣、凤翔泥塑、南郑藤编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发展,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文化品牌产业。在保护探索方面,“西安鼓乐”入选2019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韩城“让非遗在景区发展中绽放魅力”的保护模式被评为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泥塑技艺展示赢得白俄罗斯市民称赞
在宣传展示方面,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为抓手,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及陕西省大型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相关推介和展示活动,在彰显陕西文化深厚底蕴的同时,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近年来,陕西的非遗已走进30多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塑造了文化陕西的良好形象。
在千阳县,非遗进校园开展得有声有色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对此,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注重从基础教育入手,积极开展非遗“四进课堂”,在全省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传统体育进体育课、传统技艺进手工课、传统美术进美术课、传统音乐进音乐课的试点探索,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陕西省教育厅共同命名52个单位为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使中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
此外,陕西非遗保护成果的整理与出版不断加强,先后编辑出版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共五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论文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典》《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撷英》《陕南羌族》《陕西剪纸》(五卷)等几十部书籍,录制发行了《西安鼓乐》《阿宫腔》等多种音像制品,为全省非遗保护提供了详实资料和工作参考。
如今,众多极具陕西特色的非遗技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非遗在陕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