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原上
无论晴天还是阴雨
刘纪荣总是早早起床
收拾一下,天刚亮便坐在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五陵塬黑陶许赵村传习基地工作间里
手握陶器,认真专注地开启新的一天……
这里是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五陵塬黑陶许赵村传习基地工作间的门口,正对着一片青翠的竹林,风一吹,仿佛有历史深处的遥远回响。
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陵塬黑陶的故事,其实是一个传承者半个世纪以来的坚持与守护。
据学者研究,秦朝时,五陵原一带成为当时制作日用生活陶器的制陶区。到了汉代,五陵原成为皇家陵墓区,大量陶制随葬品在这里就地取材制造。上千年过去了,直到20世纪初,在五陵原一带的农村,仍有大量的陶碗、陶盆、陶罐等日用品。
“五陵原一带出产的陶制品大多为灰陶,黑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不再把陶器作为日用品,五陵原上的制陶人就越来越少了。”刘纪荣祖上就以制陶为生,从事陶艺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
黑陶有黑如漆、薄如纸、硬如瓷、亮如镜、击如磬5大特征,由于做工复杂,烧制考究,在陕西能制作出纯正黑陶作品的人凤毛麟角,刘纪荣因其出众的艺术造诣和成就得到认可,被称为“陕西黑陶第一人”。
“我就是想把黑陶文化真正传递到下一代手中。”对年已古稀的刘纪荣来说,传承是自己最重要的使命,黑陶成为他表达艺术思想和内心情感的一种载体。借助黑陶制作技艺传承绵延千余载的周秦汉文化,让刘纪荣成为一个忠诚的传承者,坚持创新,精益求精,半个世纪如一日。
“五陵原上的红胶泥富含矿物质,是制作黑陶的最佳原料。”刘纪荣说。眼前的以唐昭陵六骏为原型的黑陶作品《昭陵六骏》,便是就地取材于五陵原上的红泥,经过洗泥、拉坯、精修、压光、设计、绘画、雕刻、烧制……经过整整20多道工序打磨而成,骏马扬起前蹄,气势磅礴,不禁让人想起古诗“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刘纪荣的匠心独运和巧思。
“希望广大青年努力,学好这一门古老的艺术,把这一门艺术传承下去。”刘纪荣郑重说道。
武帝远征匈奴的汗血宝马,太宗驰骋沙场的昭陵六骏,成吉思汗横跨亚欧大陆的金戈铁马,自古以来,人们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如今,始皇曾横扫六国的土地又将迎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奔腾壮阔。
这个9月,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15日在陕西盛大开幕,届时将有上百个城市及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参加这一体育盛事,而马术比赛将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闪亮登场。
正如刘纪荣用五陵原红泥创造出的《昭陵六骏》,策马奔腾的豪情依然在这片土地延续。西北第一个国际标准马术场馆的赛道上,新时代的青年已蓄势待发,征程万里。
历经千年沧桑
五陵原上的泥土
再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这是刘纪荣和黑陶的传承者们
献给秦汉新城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