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副厅长郑晓燕、艺术处处长覃彬、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出席,介绍“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产品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会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就我省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具体工作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陕西广播电视台: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请问我省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高阳: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来到陕西,在陕北专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办、国办前不久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面,我根据这位记者提问,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陕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禀赋独特,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鲜明特色和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前不久刘国中书记、赵一德省长专门就文化传承,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明确要求。在工作中,我们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守正创新、主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陕西措施有力、传承发展规范有序、利用转化提质增效,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良好势头。
一是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围绕构建国、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针对非遗不同项目、生存状态等属性,制定多元的传承保护方案,针对非遗传承人,通过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大力实施研培计划。全省现有人类非遗代表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非遗项目674项。陕西传统文化资源禀赋非常丰富,奠定了我们丰富的非遗资源基础。全省还有市级非遗199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57位、省级412位。各类非遗展示、传习、陈列场所1200多个,非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刚才我在发布辞中介绍了,这次十四运会专门在全运村设置了非遗展示厅,参观人员络绎不绝,来陕西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嘉宾、新闻记者都到非遗展示厅参观,大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是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在非遗进景区方面突出了体验性,大家熟知的咸阳“袁家村--关中非遗文化传承地”入选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2021年“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被文旅部通报表扬。在非遗进校园方面,我们与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了52家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腰鼓进校园实践案例”获评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突出惠民性,我们命名了24家非遗扶贫示范单位。绥德石雕、凤翔泥塑、西秦刺绣、临渭草编、南郑藤编等一批项目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非遗不仅可供大家欣赏,也可以传承,进入校园,吸引了一大批新的人员加入非遗传承队伍,非遗还能致富,在乡村振兴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因为非遗而致富的人群。
三是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我们出台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陕西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等。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用于项目保护、传承人补助、记录工程、宣传展示活动等,为推动构建完善的非遗保护网格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
四是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我们进入了品牌时代,我们有文化更要有品牌,我们有技术更要被市场认可。这两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主场宣传展示展销活动,培塑了陕西传统工艺大展、陕西非遗传承人绝活才艺展、黄河记忆非遗展等一批非遗品牌。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广泛参加全国相关大赛和文化旅游展示活动,大力宣传推广,让陕西非遗品牌在全国叫响,在全世界叫出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快制定我省相关配套措施,培育一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网红”品牌,筹划建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专题馆项目,支持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陕西戏曲研究院等传统剧院、院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