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我国非遗项目分布广泛,就如万花齐放的大花园,美丽非遗竞相勃发。但同时,仍有许多非遗项目濒临失传,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维护文化多样化。美丽非遗是美丽中国的表情,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风情、独特魅力和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美丽非遗让美丽中国更美丽。
美丽非遗塑造美丽心灵。非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非遗所展示的都是美的形式或者美的事物。比如戏曲,不管演绎的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里边讲的故事内容,大多是在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其实,不管是看戏、看非遗展览,还是过传统节日,参与和感受各类非遗活动和非遗项目,都会起到内化于心、寓教于乐的作用。美丽中国,最美的是中国人,非遗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拥有美丽人生。
美丽非遗装点美丽景色。美丽中国,在于山河形胜,更在于人文之美。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靠旅游扩大传播,旅游靠文化丰富内涵。文旅融合进一步促进了美丽非遗进旅游景区。非遗让旅游“有个性”,非遗产品成为绝佳旅游纪念品,有民俗特色的地方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吃“百县千碗”,住古镇古村,看皮影廊桥,听乱弹高腔,学剪纸绣花,各地的非遗项目成为宣传当地旅游业的最佳标签,“非遗游”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看重旅游体验,更期待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可以说,“非遗+旅游”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借助旅游,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喜爱非遗,非遗获得了传承创新的新动力。各地丰富的非遗资源成为滋养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土壤。
美丽非遗催生美丽产业。中国是制造大国,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浙江很多历史经典产业就是美丽的非遗产业。浙江省公布的“十大经典产业”包括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这些产业既是浙江的传统特产,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央提出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为非遗产业更好地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技术研发、传习实践、网络推广等相结合,建立复合型非遗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促进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推进非遗产业规模发展、消费升级。美丽非遗撑起美丽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美丽非遗融入美丽生活。非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乡土文化、民间文化,是老百姓的生活文化。所以,非遗保护的目的就是要让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群众、回归生活。看戏听曲、舞龙舞狮等是非遗,各个旅游景点流传的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是非遗,传统节日、地方风俗是非遗……在国外,逛博物馆、美术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在中国,体验非遗馆也正在成为新的时尚,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慢生活成为人们的向往,美丽非遗融入美丽生活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美丽非遗优化美丽生态。美丽生态不仅是自然生态,还包括人文生态、社会生态等。文旅部门既要宣传生态文化,还要保护文化生态。全国公布的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就有浙江申报的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浙江还有蚕桑丝织文化、越文化、婺文化、畲族文化等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浙江从地域来讲是个小省,但是地理风貌丰富,有山区、海岛、江南水乡、丘陵地带。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既是对地域文化风貌和特征的整体性保护,也是对鲜明具象文化形态的保护,而这些都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美丽非遗打造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后,浙江紧接着就召开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中非遗保护工作现场会,提出了“美丽中国从美丽乡村开始,美丽乡村从美丽非遗开始”的重要观点,并由此拉开了浙江打造和打响“美丽非遗”品牌的序幕。浙江省“美丽非遗”乡村行动,统筹美丽乡村非遗保护传承,让每一项非遗至少在一个村存活下来,并传下去;大力推进“美丽非遗”进礼堂、“美丽非遗”赶大集、“美丽非遗”上舞台,让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绽放风采。
乡村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美丽乡村是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心灵的麦田。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继续推进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村和非遗特色小镇建设。要保护好古树名木、传统建筑布局和风格以及原生态的地形地貌,自觉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倍呵护乡村诗情画意之美。
美丽非遗提升美丽城市。城市历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包括精英文化和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既滋养城市又涵育心灵。世界上每一座有名的城市,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保持城市的独特气质,才会让人心心念念。
浙江各地在城市发展中注重打造城市文化主题和品牌。比如龙泉主打青瓷、宝剑,东阳打造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遂昌打造汤显祖文化,柯城打造中国二十四节气节俗品牌等。各地大力发掘人文底蕴,找寻文化元素、符号,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形象。比如嘉兴做“端午”文章,已连续十几年举办“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举办“嘉兴端午·中国味道”“嘉兴粽子爱心万里行”以及南湖龙舟竞渡等活动。端午节期间,在嘉兴城乡随处可见穿老虎衣、戴老虎帽的小孩,家家户户挂艾草、菖蒲和大蒜头,端午送符送吉祥。端午习俗沉浸在老百姓的心中和生活里。
美丽非遗阐发美丽浙江。浙江有10项世界级非遗、217项国家级非遗、886项省级非遗,还有许多市县级非遗。美丽非遗让浙江历史文化有底气、有灵气,也让各地独树一帜,各领风骚。
“新文旅”征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浙江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入挖掘、研究、阐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求优先,项目入手,以人为本,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和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浙江省各地深挖民族民间文化家底,紧紧盯住原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做到独树一帜的基础上,把当地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元素、故事,体现在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转化为经济开发的资源,大力打造一批非遗特色小镇、民俗文化旅游村、文旅IP等,开发新文创,注重新技术与文旅体验的互动,运用新媒体,打造和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品牌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发展集群。
如今,“美丽非遗”已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如何更好地激活美丽非遗资源,诞生新创意,利用新技术、创新机制,深化美丽非遗,建设美丽浙江,成为一个新的考题。
美丽非遗彰显美丽中国。早在201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文化厅等就联合主办了以“美丽中国与美丽非遗”为主题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与会代表发出了《非遗让美丽中国更加美丽》的“余杭倡议”。随后,以“刻画神州风韵,描绘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桐庐)剪纸大赛等活动陆续展开,浙江打响“美丽非遗”品牌,“非遗是美丽中国的表情”成为社会共识。
放眼华夏大地,人文胜迹满载历史,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山山水水皆有故事。目前,我国非遗保护进入了巩固抢救保护成果、增强传承实践活力的新阶段,逐渐形成了新的气象和格局。特别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实践、传统工艺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优秀实践范例。“新文旅”的探索在全国步入快车道,全国合力奏响美丽中国建设的交响乐。
浙江打造“唐诗之路”,4条“诗路”建设从文旅视角勾勒浙江全景,纲举目张;浙江百城千镇万村特色化、景区化,将分布在城乡各地的碎片化文旅资源,研发形成一个超级大版图;浙江用一支斑斓彩笔,在东海之滨的地理空间画板上晕染出美丽中国的瑰丽篇章。
美丽非遗和谐人类家园。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这既体现和彰显了中国非遗资源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也为世界文化多样化做出了贡献。
通过美丽非遗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我国大力实施非遗走出去战略。借助高层次国际交流平台展示非遗,精选特色鲜明、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非遗项目展示中国文化,创新非遗展示方式,吸引更多的海外朋友了解中国。富有民族和乡土气息的非遗,更是让远在大洋彼岸的海外游子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忘华夏文明的根脉。
通过美丽非遗交流,增进各国彼此间了解和相互感情。借助非遗对外交流等,把中国传统戏剧、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非遗传播出去,让世界各国人民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魅力,加深彼此情感的交流,增进友谊与合作。美丽非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通过美丽非遗滋润,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营造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