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 清晚期
“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即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中西方优秀文化融合创新以及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创新。”韩劲松如是说道。
身为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的韩劲松主要从事国家美术作品的收藏、保管,藏品展览等策划与研究工作。结合多年的从业经历,他认为目前国家及地方美术馆年画收藏还以传统木版年画为主,社会认知也多侧重在传统木版水印门神画的范围。如今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被机器胶印所取代,生存的土壤不再,传统年画的发展日益艰难。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年画吉祥驱邪的寓意日益消失,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年画的市场需求减少,可以预见,若不加以保护传承,传统木版年画将伴随着经济发展日益退出历史舞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庄稼忙》 清道光
“传统年画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民生活中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年画本身具备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应该引起大众的重视,广大学者专家对于年画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传统年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民间审美情趣,门画、历画、春牛图等各种形式,记录着传统农耕时代的民俗风情,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传统年画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民族的、中国的。陕西凤翔、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这些年画产地之所以历史上长盛不衰就因为它植根于本土,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能长久保持文化的独特性。传统年画就像是根脉,连接着一个又一个家庭、村落、地区......它是维系国民文化认同感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当今时代强调和世界对话,全面改革开放更需要让本土优秀文化走出国门。”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十全富贵》 清代版
韩劲松认为新年画在当代更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其不同于以展现农耕文明为主的传统年画,更多展现了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自延安以来采用传统形式表现现代生活的新年画在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打击敌人、鼓舞教育人民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新年画也作为大众美术的主要形式与连环画、宣传画、漫画一度成为美术中主流画种。当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倡导以人民为中心,新年画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应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民大众所享有,满足提高老百姓精神需求,在创作对象和表现主题上充分体现人民性。”
年画作为民间美术的代表,如何在新时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韩劲松指出,由于新年画在整个美术体系中只占据一小部分,因此它的发展必须靠内外联动来推进。外部在于由官方建立促进年画发展体制、机制,举办展览、展会,激活地方群众艺术馆作用等向社会普及;同时民间力量集合响应,让年画重回大众生活,形成社会风尚,进而改变整个文化环境。内部在于年画要注重自身的传承性,坚守时代价值、立足本土文化、在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与此同时,新技术和新艺术群体的力量不容忽视,以往的年画注重培养作者,现在则注重培养消费者,广泛关注大众的需求,从传播渠道切入让年画在新媒体的加持下与大众产生良性互动,受众的体验感加强就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要让年画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就必须提高年轻群体对年画以及民间美术的认可度。“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人。因此,校园是推动年画传承发展的一大阵地,能在这个阵地上让代表年画的旗帜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就有希望。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优秀的传承人和专家学者,若能将他们的理念精神带入课堂,一定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韩劲松指出,儒家文化是年画的血脉,年画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的内容,其总体基调都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无论是传统年画或是新年画,题材涉猎都十分广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得到升华,进而加深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九龙山》 清晚期
一直以来,年画都秉承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其以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将历史放大,生动描绘着人民的生活图景,在寓教于乐中,使人民对于民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文化自信心也越来越坚定。1949 年 11 月 26 日,经毛主席亲自审签,发出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为新中国的年画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代,新年画深深立足人民,赞颂劳动之美,为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了美好图景,民族文化自信的基因在延续中不断传承,在传承中壮大辉煌。(图片:中国美术馆)
韩劲松: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国家美术作品的收藏、保管,藏品展览的策划与研究。曾参与文化部“20世纪国家美术专项捐赠收藏奖励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参与“王琦捐赠”“苏天赐捐赠”“吴作人捐赠”等历次重大捐赠收藏项目,承担捐赠展览、专题研究、捐赠作品集的出版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