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被称为农耕社会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民间美术品类里极具代表性,无论是普及面还是传播区域都十分广泛。——刘莹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五谷丰收》清代版 中国美术馆藏
自古以来,年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农耕文明时期,年画辟邪吉祥的寓意被广泛认可,流行张贴于老百姓的家中,在当代,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精髓,经过重重发展,其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被重视挖掘。近日,手艺君采访到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刘莹老师,来听她从历史脉络角度为我们梳理传统年画和新年画的发展历程。
刘莹长期从事馆藏民间美术作品的管理、研究等工作。谈及年画的地位,她指出“年画被称为农耕社会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民间美术品类里极具代表性,无论是普及面还是传播区域都十分广泛。”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连生贵子》清康熙 中国美术馆藏
年画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以门神为嚆矢,由先秦时期门神、灶神的祭祀信仰,到汉代出现神荼、郁垒以及勇士形象,后来再发展到流传度最广的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门神。随着宋代雕版印刷术以及纸张的普及,年画日益深入到民俗生活和全国老百姓的家中。明清时期是年画繁荣发展的鼎盛阶段,由传统实用性强的灶王、门神扩展到装饰性强、寓意吉祥喜庆的产品,在题材和形式上均有创新发展。据文献记载,清道光时期年画这一称谓正式统一。与此同时,不同年画产地在清代逐渐发展成形,年画也在不同地域内被赋予了多样的文化特色。汉族作为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张贴年画的习俗由来已久,年画的内容也尤为丰富,经典传说、戏曲故事等作为年画的表现题材不光装饰了百姓的居所,其内容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对家中孩童也有一定的启蒙教育作用。因此,年画在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女十忙》清代版复刻 中国美术馆藏
晚清时期,自鸦片战争爆发,直到清政府覆亡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整个社会处于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下,人民生活日益困苦,民间年画的发展速度相应有所减慢,但却并未停滞。这一时期民间年画的题材开始广泛而深刻地与政治时事结合起来,出现了大量反映反帝斗争、天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前所未有的现实题材年画佳作以及鞭挞时弊的讽刺年画。另外,清末民初,在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弃农经商现象普遍,适时出现了追求财富、发财还家的年画题材,以表现人们发财致富的思想要求。
1949年建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以及合作社生产等集体创作成为传统年画作品延续的主要途径。文革时期,传统年画被彻底打击,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恢复,年画的手艺在多年的低潮中发展缓慢,所以产出依然为品类少且装饰性强的作品。“进入21世纪,传统年画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画的生存环境逐渐好转,一些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的年画产地又开始逐步恢复。”刘莹如是谈道。
古元《人兴财旺》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近代,民间年画的发展历程还出现过以石版印刷术刷印的改良年画和月份牌,以胶版印刷手段印制的廉价胶印年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由敌后根据地的美术家们创作的木刻抗战年画和建国后年画改革运动中的各年画产地涌现的创新年画,这些年画无论从题材内容、印刷技艺还是所体现的思想内涵都有别于传统民间年画,故此将这些统称为“新年画”。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尝试运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战,新年画在传统年画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根据抗战形势的宣传需要,新年画被大量创作刻印,有门画、历画、连环画、战争画等多种类型,印成对敌伪军的宣传品,新年画创作的内容及形式都日渐丰富,艺术质量不断提高。
张仃《儿童劳军》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年画创作和传统年画改革齐头并进,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49年11月中央文化部颁发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从创作方针、内容到具体组织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在年画中应当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这一时期的新年画在传统年画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吸取了中国画的技巧,表现手段趋向丰富,年画的形式风格有了新的发展。”刘莹说道。1976年以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断10年的年画艺术重新复苏,题材内容及艺术形式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表现现代题材及传统历史题材的年画都出现了优秀作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张仃《人民翻身兴家立业》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新年画的发展建立在传统年画的发展之上,符合历史和艺术发展规律。在新时代,传统年画和新年画齐头并进融入人民的生活中,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必要途径,也是年画工作者最大的荣誉。
刘莹: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2008年进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工作至今,从事馆藏民间美术作品的管理、研究等工作。出版过《中国门神画》《中国古版年画珍本·北京卷》《北京纸马艺术》等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