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对传承人的保护分为活态保护和档案化保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即是把传承人的技艺和记忆记录下来,对传承人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记录,让活的文化能够以文献的方式留存下来,为后人传承、研究、利用非遗留下资料。口述史是记录工作的重要部分,用访问的方式外化传承人的记忆,再用影音的方式记录,经过整理、剪辑、文本化,并保存和分享。
【关键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口述史;影像口述史档案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①是立档、保存,也是为研究和宣传提供服务,并为弘扬和振兴提供助力。在记录工作中注入历史学、人类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的意识、观念与方法,用影视叙事记录和呈现传承人所拥有的精湛技艺、卓越才能和创造力,把宝贵的文化记忆保存下来,保存它们对未来可能的参考与启示。
在某种程度上,影像和图像比文字资料更直接、更可靠地记录历史信息。图像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达成共识。英国的彼得·伯克(Peter Burke)提到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和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他们对意大利和荷兰文化所作的描述和解释不仅以那个时代以来的文本,而且以拉斐尔和凡·艾克等艺术家的绘画为依据。布克哈特描述了意大利以后转而论述文艺复兴时代的整个文化,把图像和历史遗迹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②曹意强认为图像有独立的史料意义:“图像应被视为与文献载籍具有同等价值的史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图像应充当第一手史料去阐明文献记载无法记录、保存和发掘的史实。或去激发其他文献无法激发的历史观念,而不仅仅充当业已经从文献记录中推演出来的史情之附图,即作为已知史实的图解而不是提出独特问题的激素。”③斯洛文尼亚的埃勒魏因认为:“文化实践和表达的影像呈现与记录,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个层面上进行了广泛的实践。”④影像有实据性,有丰富的现场信息和代入式的情感体验,能呈现语言和文字说不清道不明的信息,正日益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成为社会人文学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拥有一个冥想盆,这是一个神奇的、可以保存和观看人头脑中记忆的设备。哈利·波特与邓布利多就是用这个冥想盆保存和研究记忆,最终解开谜团。美国口述历史项目的开创者之一唐纳德·里奇(Donald A. Ritchie)说过:“口述历史的访谈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和值得纪念的人物当面晤谈,为未来的人保存一些此时不做就会被忽视、遗漏的历史侧面,却是让人深感心满意足和有所收获的。”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口述史部分就是做好准备,为传承人拍摄口述史影像,整理、剪辑、文本化,并保存和分享,为传承人留存一份影像口述史档案。一份既遵循文献性与准确性,也兼顾观赏性和传播性的影像口述史档案是对传承人的文化记忆最好的记录和保护。
一、口述史访谈前的准备
首先是选择采访人。采访人是以什么样的角色或身份、在什么时间开始访谈,这对一部口述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口述史是采访人与受访人互动的产物,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别的采访人,受访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回答,这直接影响到口述史访谈的结果。
研究该项目并熟悉传承人,且有口述史采访工作经验的非遗保护专家是理想的采访人。还要考虑到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问题,确保采访人与受访人能用当地语言顺畅交流。如果不熟悉项目也不熟悉受访人,就从搜集资料、向受访人请教、学习开始。
在沟通过程中应确保传承人知情同意,说明记录工作的性质、目的和需要配合的内容。充分尊重和维护传承人的权利,建立融洽的关系,对访谈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2016年)》的要求。
其次是围绕传承人和非遗项目搜集资料并做好准备。有关传承人的所有纸质文献,缩微制品、音像出版物与电子文献以及实物文献等,都是调查搜集的对象。更应当搜集的是那些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资料,比如设计手稿、乐谱、舞谱、节目单、论文、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读书笔记、账簿、工资簿、申报材料、收条、发票、协议等。这些有可能是具有唯一性的稀缺文献,因此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对这些文献要扫描或拍照,保证清晰度,并做好整理和标注。缩微制品、音像出版物应尽量收集。实物文献是指与传承人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类器物与场所,对于可获取的实物文献,应妥善保管原件,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不可获取和不可移动的实物文献(如工作场所、文化空间等),用拍摄的方式记录保存。另外,对于确知存在、却又无法获取的传承人相关资料,应备注说明,以便在条件许可时再搜集。搜集到的文献要获得资料拥有者或著作权人的授权,解决使用权限,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
整理、研究搜集到的资料,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梳理传承人的人生经历、了解传承人人生历程中的社会大事件、项目相关的社会大事件等。初步整理出传承人的年表(传承人年表是顺利进行访谈的有效工具),制定拍摄方案,撰写访谈方案。访谈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的时候及时提供记忆援助。比如,采访前准备好当天访谈话题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资料,以备受访人讲述的时候记忆有误,或者一时想不起来,采访人提供这些信息,让访谈过程准确顺畅。
关于录影,两台摄像机的方案和三台摄像机的方案均可。为保证摄像与录音质量,尽量选择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访谈地点一般选择受访人的家中或者工作室,在熟悉的地方进行访谈,环境本身就具备舒适和轻松的气氛,如果面对一位好的采访人,谈话自然会愉悦而完整。
关于录音,领夹式麦克风是最好的选择。根据访谈方案,应至少准备两套领夹式麦克风。如果有翻译,或者受访人有助手参与访谈,则翻译和助手也需要佩戴领夹式麦克风。还可以准备一台录音机或录音笔,作为备份录制,得到独立的音频文件,可以剪辑到口述片里,也可以为后期进行口述史访谈的速录等工作提供方便。
最后是预访谈,预访谈主要是沟通大纲,并磨合交流方式。采访人要向受访人说明访谈的目的、访谈所得素材的保存、使用以及整个访谈的工作周期等情况,并商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每次访谈的时长。一般情况下每次访谈时长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且每天访问最多不宜超过两次。不仅如此,预访谈还是正式访谈前的预演,因为大多数人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会紧张,所以预访谈也是让受访人熟悉访谈环境。
应该指出的是,在可行范围内,采访人应当扩充其访谈的深度与广度,超越自己眼前的需求,让每个访谈尽量完整,兼利他人。口述历史是留给未来的,因此,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站在超越眼前需求的立足点上来工作。每一次具体的访谈很可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反复,这是由口述史、影像史的采集对象与采集方法所决定的,因为面对的是动态的、变化着的人与环境。采访人必须考虑到口述史、影像史资料采集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提前做出预案,争取成果的最大化。
二、口述史访谈
访谈就像是打开一卷长卷,受访人的一生已经写好、画好,在访谈的过程中徐徐展开。访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什么,在于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足够充分。
摄影师在交代访谈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采访人先和受访人聊聊家常,这是预热。话题可以是沟通当天访谈的内容,因为受访人大多是老人家,不一定都能记得清楚前几天沟通过的内容,有些老人家也不会预先做准备,所以可以先说说:咱们今天聊一聊您跟您的师傅学手艺的事情,或者说今天聊聊您的徒弟们吧。如果受访人做好了准备,比如有些受访人会写几页纸,提醒自己要谈的内容;有些受访人会拿些书和日记本、手稿放在案上,那就可以先随便聊一聊其他轻松愉快的话题。
口述史访谈第一次开始的时候,采访人先做伦理申明,受访人再做伦理申明。在访谈过程中,采访人应该与受访人适时互动(主要是表情与肢体语言);采访人还应该提供记忆援助,及时提示人名、地名、时间等一般容易遗忘的资料来协助访谈顺利进行,让受访人的讲述尽量准确,且不遗漏关键的事件和人物。采访人提问的时候要尽量设计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您小时候,北京是什么样的?谈一谈您上的小学好吗?可不可以描述一下……?能不能多谈一下……?等等。
如何做访谈?定宜庄说:“做口述的时候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叫抓亮点,要学会抓亮点。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听他讲的时候,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抓住他讲的内容里特别有意思的那些点。”⑥抓住亮点,可以追问,问出有意思的内容来。有些内容受访人觉得司空见惯,不值得讲述,但是对于我们的记录工作来说,可能恰恰是我们想要重点记录的内容。比如,我在访问雕漆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的时候,他说:“这个圆盒在涂漆的时候,中间要稍稍涂厚一点。”我问:“为什么要涂厚一点,这样盒面就不平了啊?”文乾刚说:“如果你涂成平的,雕刻完了它就不是平的,看起来中间是凹下去一点的。只有涂成中间稍微高一点点的弧形的,雕刻完了,视觉上看起来才是平的。”隔行如隔山,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行业内的人都明白,他们平时就是那样做的。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包含这一门技艺里的重要的智慧和思想,这可能是受访人自己在实践之中悟得的,也可能是他的师傅传给他的。这样的内容是我们应该记录下来的。但是,作为行业内的传承人,这是他们习惯且平常的处理方式,如果没有追问,这样的内容就不会被讲述出来。
访谈结束后再陪老人家闲聊片刻,也是非常重要的。唐纳德·里奇提醒:“切莫带着某人一生的故事——他们的坦白回顾,乃至极端私隐的言语——走出大门,就此扬长而去。访谈是艰难的,也是充满感情的经历。有时候,在访谈结束时,你有必要多花些时间,关掉录音机,和受访者说说话,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访谈对于整个口述史计划有多么重要。”⑦访谈结束以后的闲聊,可以是沟通下次访谈的话题和内容,以便调整问题清单,准备下次访谈的资料;也可以是聊骑行计划、正在喝的茶叶、门口的玉兰树等。为保证口述记录内容的完整性及丰富性,访谈次数应该是两次以上,在多次访谈中逐渐建立起的信任亲近的关系,或许会获得超乎意料之外的访谈结果,不只在访问人的意料之外,也在受访人的意料之外。谈话是愉悦的,交流是珍贵的,能坐下来,认真地谈话,有一位好的倾听者,这样的访谈过程结束以后,访问人和受访人很可能成为关系亲密的朋友。
另外,还要做好访问日志,每一次的访谈都要做完整的记录登记表,记录的内容包括访谈时间、访谈地点、访谈次数、访谈话题、参加访谈工作的人员及其他相关信息。访问人要适时收集访谈内容涉及的文件资料、照片、作品、著作、物品等相关资源,及时进行复制或者拍照。
整个口述史访谈工作全部完成后,采访人要请受访人签署著作权授权书和协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要把历史留给未来,要保证它的严谨和完整,并充分尊重传承人的意愿和权利。
三、口述史的保存和整理
口述史访谈的保存和整理是一件十分繁重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采访回来的资料是素材,如果不加整理,就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唐纳德·里奇认为:“访谈要成为口述历史,必须是经过录音、做过特别处理后保存在档案馆、图书馆或其他收藏处,或者经过几乎是逐字重制的方式出版。口述历史的特性是:能提供一般研究使用、能重新加以阐释、能接受鉴定和确认。口述史家保存访谈的录音带和抄本,为的是尽量保留访谈记录的完整、真实和可信度。”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以影像记录口述史访谈,访谈所得的素材首先是保存,然后是剪辑口述片和整理编辑口述史文稿。
(一)保存
拍摄素材首先作为原始文献保存,同时附一份访问日志、受访者和采访者的信息、采访的时间和地点、采用的技术手段、问题清单等,作为建档保存的辅助信息资料。
根据现场录音转录文本再加以整理的工作是最见访谈者功力的。文本保留每次访谈时间、地点、采访人、受访人信息;每隔约10分钟标注对应口述史访谈音频文件中的时间码。讲述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人名、作品名,专业词汇等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仔细的核实、勘误和校注。比如,口误要校正、信息不全要补全信息;受访人引用的资料要查证出处、增加注解等。少数民族语言的速记稿,同时转译为汉语。完成之后,由采访人、项目负责人、受访人三者审核内容。如存在错误和遗漏,需安排补访。补访之后,再继续完善文本,做好保存档案。
这份保存文本是访谈录音的速记稿,且采访人对速记稿进行校对、勘误。采访人做的工作,比如校对、勘误、注解都以括号和颜色标识,这样受访人的讲述和采访人的工作便一目了然。这样的一份文本是受访人档案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口述片剪辑的时候的字幕稿和口述文字稿编辑的底本。
(二)剪辑口述片
访谈所得的影像素材要剪辑成口述片,配上字幕,片头、片尾。对拍摄所得影像进行最低限度的剪辑处理,只删除不含有效文献信息的视频片段,如拍摄开机后受访人调整话筒、试音;访谈中外界原因导致访谈短暂中断;访谈结束后受访人起身;拍摄过程中的穿帮镜头等。
首次口述史访谈录制的伦理声明宣读,作为第一次口述正片内容的第一部分。口述片中对受访人不予公布的部分应进行黑屏处理,隐去声音,黑屏无声段落时长应与不予公布部分时长一致,并在黑屏上加说明文字“此处依据受访人意愿,删去××分钟内容”。
字幕稿不独立存在,它是口述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字幕稿是参照校对后的速记稿,根据文献片、综述片的内容所形成的srt格式的外挂字幕文件。随对应影片一起保存提交。字幕稿需进行严格校对,减免错字、别字现象。每屏字幕不超过14个字,这是口述片的要求,但是这不是简单把文字按照14个字一行分开的工作,采访人要听着录音,断行尽量在受访人语意停顿的地方,以保证语意完整和理解不会有歧义。
在做口述片字幕的时候还要注意前后文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在涉及数字、专业词汇,翻译的外国人名、地名、作品名等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比如,数字用“6世纪”还是“六世纪”,“40年前”还是“四十年前”,“13间”还是“十三间”等。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的词汇“斗栱”“批竹昂”“劄牵”“磉墩”等,查阅文献,跟受访人沟通,确定好用哪个字,前后文保持一致。翻译的人名、地名和专业词汇先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好用哪个字,后文做相同的处理即可。
影像和声音共同保留了讲述当时的气氛、语气、手势、表情等许多由语言表达不出来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言外之意,能够更全面地呈现传承人和项目,更好地呈现非遗要素。
(三)整理编辑口述史文稿
将传承人的口述转换成具有可读性的文本是一件十分艰苦却又非常重要的事情。语言有语言的传播方式,文字也有文字的呈现方式,因此口头讲述转化为文字,需要进行整理和编辑。口述史采访中实际存在的各种口头语、断续、重复,以及前后顺序的混乱等情况,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否则读者不仅没有读下去的耐心,而且也根本无法读懂。对文稿进行处理,受访人习惯使用的无实际意义的口头语可酌情删除,使文稿简洁通顺;将同一主题的内容合并,放在一起,使文稿有序。
采访人在整理口述史文稿的时候,要规范性处理时间、地点、通用词汇和专业词汇。比如,在口述史采访中,说“今年下半年我就满90岁了”,“今年”是指的采访当时的2012年,这要标注落实,否则,将来的人读到这份文稿,不知道“今年”到底是哪一年。比如,在口述史采访中,说“16年,我这件作品就完成了”,“16年”应该改成“2016年”。
整理口述史文稿是一件极为耗费心力与见功力的工作。要查阅文献,对受访人叙述的相关史实,或叙述与其他记载之间不一致的地方,要做出考释,并以注释的方式,把核对、勘误和补充的内容增加到文稿里,以帮助读者阅读这份口述史文稿。
口述史文稿整理完成,还需要请项目负责人和受访人审阅文稿。受访人有权决定哪些内容是可以公开的。受访人需核对在纸质文本上标记出的不予(或暂时不予)公布的部分是否与著作权授权书中所声明的部分一致。
最后受访人、学术专员、采访人在口述文字稿纸质最终版首页依次签字,注明签字日期。
这样得到的便是同时拥有录音、录影和文字三种形式的传承人亲历、亲闻的历史,这样的记录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既是个人生命史的完整记录,也包括非遗项目的口述传统,为未来留下一份完整客观的口述史料。”⑨记录传承人的口述史对保护非遗有重要的意义,记录活态属性的非遗和一个人的记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最大限度地确保这些记忆被完整记录,并被妥善保存起来。
结语
“思丱角时,侍先子游泉石,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思闻一说,旋即笔记。今收拾纂集,殆数十百条,不敢失坠,用贻同好。”⑩郭思记录下郭熙对于画山水的思考,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我们以影音的方式记录下传承人的记忆,并把它们保存起来,提供给后来的人研究和参考。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来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记录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记录传承人,但是被记录的不止是传承人,而是传承人持有的与项目相关的技艺和文化,以及理解传统文化的一条路径。这份记录会给未来的人们留下一份历史影像口述史档案,更重要的是,这份记录会提供给更多的人研究、分析,形成学说,以便我们遥远的后代在创造新的文明的时候,在这些可能会被人遗忘的图文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智慧之路。
作者简介:宋本蓉,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口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