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68968050 手机:18991995818
邮箱:sxfywang@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沣惠南路杰座广场2203
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单位:宝塔区文化馆
责 任 人:李斌
第一批(共计50项)
一、 民间文学(6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 Ⅰ-1 蓝花花的传说 区文化馆
2、 Ⅰ-2 花木兰的传说 区文化馆
3、 Ⅰ-3 石村秀才村的传说 区文化馆
4、 Ⅰ-4 宝塔山的传说 区文化馆
5、 Ⅰ-5 五羊川的传说 区文化馆
6、 Ⅰ-6 金盆湾的传说 区文化馆
二、民间音乐(3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7、 Ⅱ-1 陕北民歌 区文化馆
8、 Ⅱ-2 陕北道情 区文化馆
9、 Ⅱ-3 陕北酒曲 区文化馆
三、民间舞蹈(1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0、 Ⅲ-1 木兰鼓 区文化馆
11、 Ⅲ-2 丁庄女子腰鼓 区文化馆
12、 Ⅲ-3 蓝花花舞蹈 区文化馆
13 Ⅲ-4 佛道坪腰鼓 区文化馆
14、 Ⅲ-5 丈子沟腰鼓 区文化馆
15、 Ⅲ-6 麻洞老鼓川 区文化馆
16、 Ⅲ-7 跑红灯 区文化馆
17、 Ⅲ-8 延安大秧歌 区文化馆
18、 Ⅲ-9 牡丹舞 区文化馆
19、 Ⅲ-10 上祭饭 区文化馆
20、 Ⅲ-11 跳绳 区文化馆
四、传统戏剧(4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1、 Ⅳ-1 延安秦腔 区文化馆
22、 Ⅳ-2 陕北说书剧 区文化馆
23、 Ⅳ-3 陕北道情 区文化馆
24、 Ⅳ-4 陕北民歌剧 区文化馆
五、曲艺(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5、 Ⅴ-1 延安说书 区文化馆
26、 Ⅴ-2 延安快板 区文化馆
六、民间美术(5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7、 Ⅵ-1 延安剪纸 区文化馆
28、 Ⅵ-2 延安刺绣 区文化馆
29、 Ⅵ-3 延安木雕 区文化馆
30、 Ⅵ-4 延安泥塑 区文化馆
31、 Ⅵ-5 延安面花 区文化馆
七、传统手工艺(10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32、 Ⅶ-1 延安老酒 区文化馆
33、 Ⅶ-2 陕北老布鞋 区文化馆
34、 Ⅶ-3 延安油糕 区文化馆
35、 Ⅶ-4 南泥湾香菇面 区文化馆
36、 Ⅶ-5 香肉夹饼 区文化馆
37、 Ⅶ-4 攻烟筒 区文化馆
38 Ⅶ-7 席编技艺 区文化馆
39、 Ⅶ-8 擀毡技艺 区文化馆
40、 Ⅶ-9 洋芋擦擦制作技艺 区文化馆
41、 Ⅶ-10 荞面饸饹制作技艺 区文化馆
八、传统医药(1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42、 Ⅷ-1 中医针灸 区文化馆
九、民俗(6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43 、 Ⅸ-1 陕北婚俗 区文化馆
44、 Ⅸ-2 陕北丧俗 区文化馆
45、 Ⅸ-3 太和山庙会 (四月八) 区文化馆
46、 Ⅸ-4 青化寺庙会 (五月六日) 区文化馆
47、 Ⅸ-5 陕北转九曲(正月十五) 区文化馆
48、 Ⅸ-6 陕北祈雨 区文化馆
十、文化空间(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49、 Ⅹ-1 陕北窑洞 区文化馆
50、 Ⅹ-2 陕北酒文化 区文化馆
第二批(共计30项)
一、民间文学(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 Ⅰ--1 南泥湾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2、 Ⅰ--2 九龙泉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二、民间音乐(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3、 Ⅱ--1 唱秧歌 区非遗中心
4、 Ⅱ--2 弹口弦 区非遗中心
三、民间舞蹈(3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5、 Ⅲ--1 陕北踩高跷 区非遗中心
6、 Ⅲ--2 陕北跑旱船 区非遗中心
7、 Ⅲ--3 陕北跑驴儿 区非遗中心
四、 曲艺(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8、 Ⅳ--1 讲古朝 区非遗中心
五、民间美术3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9、 Ⅴ-1 南部农民书法 区非遗中心
10、 Ⅴ-2 延安烙画 区非遗中心
11、 Ⅴ-3 延安陶瓷 区非遗中心
六、传统手工技艺(14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2、 Ⅵ-1 石村瓦器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3、 Ⅵ-2 延安火柴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4、 Ⅵ-3 豆豉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5、 Ⅵ-4 陕北织布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6、 Ⅵ-5 陕北染布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7、 Ⅵ-6 摊黄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8、 Ⅵ-7 熟皮子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19、 Ⅵ-8 棉絮画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20、 Ⅵ-9 箍木桶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21、 Ⅵ-10 钢铁书画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22、 Ⅵ-11 出油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23、 Ⅵ-12 缯罗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24、 Ⅵ-13 陕北腌酸菜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25、 Ⅵ-14 炒面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七、传统医药(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6、 Ⅶ-1 拔火罐 区非遗中心
八、民俗(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7、 Ⅷ-1 延安过大年 区非遗中心
28、 Ⅷ-2 延安南部婚丧行礼点柱 区非遗中心
九、文化空间(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9、 Ⅸ-1 甘谷驿驿站 区非遗中心
30、 Ⅸ-2 神祗与家谱 区非遗中心
第三批(共计52项)
一、民间文学(1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Ⅰ—1 杜甫川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2 杨家岭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3 凤凰山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4 临真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5 湫义沟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6 张葫芦沟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7 神仙河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8 寨子塬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Ⅰ—9 黑舍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10、 Ⅰ—10 姚店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11、 Ⅰ—11 甘谷驿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12、 Ⅰ—12 桥儿沟的传说 区非遗中心
二、民间音乐(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3、 Ⅱ—1 祭祀调 区非遗中心
三、民间舞蹈(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4、 Ⅲ—1 沿门子 区非遗中心
四、曲艺(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5、 Ⅳ—1 花木兰歌舞剧 区非遗中心
16、 Ⅳ—2 蓝花花歌舞剧 区非遗中心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17、 Ⅴ—1 滚铁环 区非遗中心
18、 Ⅴ—2 打瓦 区非遗中心
19、 Ⅴ—3 打毛猴 区非遗中心
20、 Ⅴ—4 荡秋千 区非遗中心
21、 Ⅴ—5 跳绳 区非遗中心
22、 Ⅴ—6 打沙包 区非遗中心
23、 Ⅴ—7 丢手绢 区非遗中心
24、 Ⅴ—8 踢毽子 区非遗中心
25、 Ⅴ—9 老鹰捉小鸡 区非遗中心
26、 Ⅴ—10 滑冰车 区非遗中心
27、 Ⅴ—11 耍水 区非遗中心
28、 Ⅴ—12 搧元宝 区非遗中心
六、传统美术(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29、 Ⅵ—1 黑白木刻 区非遗中心
30、 Ⅵ—2 陕北熏画 区非遗中心
七、传统手工技艺(4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31、 Ⅶ—1 甘谷驿笤帚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32、 Ⅶ—2 延安编筐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33、 Ⅶ—3 延安编囤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34、 Ⅶ—4 陕北弹棉花手工技艺 区非遗中心
八、传统医药(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35 Ⅷ—1 艾灸 区非遗中心
36、 Ⅷ—2 刮痧 区非遗中心
九、民俗(11 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37、 Ⅸ—1 正月十五挂红灯 区非遗中心
38、 Ⅸ—2 二月二龙抬头 区非遗中心
39、 Ⅸ—3 六月六新麦子熬羊肉 区非遗中心
40、 Ⅸ—4 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 区非遗中心
41、 Ⅸ—5 九月九重阳节 区非遗中心
42、 Ⅸ—6 十月一鬼节 区非遗中心
43、 Ⅸ—7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 区非遗中心
44、 Ⅸ—8 百日 区非遗中心
45、 Ⅸ—9 包锁 区非遗中心
46、 Ⅸ—10 过寿 区非遗中心
47、 Ⅸ—11 贺材 区非遗中心
十、文化空间(5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或个人
48、 Ⅹ—1 陕北—延安延河 区非遗中心
49、 Ⅹ—2 延安—南川河 区非遗中心
50、 Ⅹ—3 陕北烽火台 区非遗中心
51、 Ⅹ—4 陕北寨子 区非遗中心
52、 Ⅹ—5 陕北住宅 区非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