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级别:省级
遗产编号:第三批Ⅳ-28
申报人/申办单位:泾阳县泾河艺术团
木偶,又称傀儡戏,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泾阳木偶在当地又称“肘葫芦”,木偶艺术约从宋末元初开始引入泾阳,历经元、明、清演变,至民国已非常成熟。在西乡(泾阳旧时称县城西部桥底、王桥地区,明清时期曾出过社树姚家、桥底柏家等富商)一带活动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泾阳木偶沿着泾河川道,南北二原,遍及全县并在周边县区影响深远。
泾阳木偶属于典型的杖头木偶形式。杖头木偶由头部、杖杆、服装、盔帽、假须等组成,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与木偶头部相连的总杆和两根与手相连的手杆进行表演。木偶头部一般用木头雕刻,内藏机关,使嘴、眼可动;手杆一般用木、竹制作。
泾阳木偶的角色分为旦角、生角、花脸、杂角类等,泾阳木偶戏的班子由操纵演员、配音演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笛子、唢呐及扁鼓、锣、梆子等。
板胡音色清脆、嘹亮,是木偶戏的领奏乐器;二胡音色低沉柔和,演奏悲壮的曲调,甚为感人;唢呐声音响亮热烈,常用来烘托渲染出兵、宴饮、庆典等场面气氛;扁鼓发音坚实清脆,是整个乐队的指挥乐器;锣音脆亮回荡,常用于武将的上下场和战争及突变情节的气氛渲染;梆子声音高亢,通常为打板掌拍,过门及需要紧张气氛时,也可插花击打。
泾阳木偶的主要表演技巧有摆口条、甩梢子、闪单翅、翻跟头、提袍、吹胡子、瞪眼、亮靴底等。用秦腔形式表演的泾阳木偶,以纯粹的泾阳方言对白,音调高亢激越,善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
泾阳木偶的主要剧目有《周仁回府》、《下河东》、《斩李广》、《白叮本》、《杨家将》、《红灯记》、《沙家浜》等。泾阳木偶的演出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现在仍然是广大乡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泾阳木偶已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